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商务部关于执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时间:2024-06-20 19:32:1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80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商务部关于执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商务部


商务部关于执行《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有关问题的通知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中国对外承包工程上会:
  
  2004年7月26日,商务部、工商总局联合发布第3号部令,公布了《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该《办法》将自2004年8月26日起施行。为更好地贯彻执行《办法》,切实加强对外劳务合作管理,促进对外劳务合作规范有序发展,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核准问题

  (一)根据《办法》第五条和第六条的规定,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商务主管部门(以下简称“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对企业申请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应严格进行初审,对其上报的经营场所、从业人员、经营管理制度(须包括境外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应急办法)等情况,可根据需要进行实地检查,如发现有弄虚作假行为,应不予通过初审和上报,且1年内不再受理其经营资格申请。对已取得对外劳务经营资格的企业(以下简称“经营公司”)为申请企业开具提供外派劳务人数的证明,应根据业务统计情况进行认真核实,并可要求经营公司出示相关合同或协议,如发现经营公司虚开证明材料,不予通过其当年《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证书》(以下简称《经营资格证书》)年审。

  (二)根据《办法》第十六条的规定,已取得全方位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和本行业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的企业,如已达到《办法》第五条第(一)至(七)项规定的条件,可自2004年8月26日起,按程序申请换发新的《经营资格证书》;如至2005年8月26日仍不能达到《办法》规定的标准要求,其经营资格将自动丧失。

  (三)根据《办法》第十三条的规定,已取得对外承包工程经营资格的企业,自然拥有向其签约的境外承包工程项目派遣所需劳务人员的资格,但不得从事单纯的劳务分包,上述劳务人员纳入对外承包工程的统一管理;如开展工程项下劳务以外的对外劳务合作业务,须按《办法》第五条的规定取得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

  (四)企业申请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或经营公司申请换发新的《经营资格证书》,如已具有其他类似的外派劳务资格,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可不予受理。

  (五)企业申请对港澳台地区的劳务合作经营资格,按国家对港澳台地区劳务合作政策执行。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开展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经营资格,仍按国家现行的有关规定,由地方商务主管部门核准,报商务部备案。

  (六)根据《办法》第十五条的规定,商务部将商有关部门另行制订特殊行业的外派劳务经营资格管理办法,在新办法出台前,经营公司已取得的外派海员劳务经营资格依然有效。

  二、加强对外劳务合作管理问题

  (一)根据《办法》第十八条的规定,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按照属地原则和“谁对外签约,谁负责”的原则,切实加强对本地区对外劳务合作业务的管理,指导和监督经营公司规范经营。

  (二)根据《办法》第四条的规定,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由商务部核准,地方商务主管部门不得越权审批和赋予本地区企业对外劳务合作经营资格及与此相关的外派劳务咨询、为经营公司提供外派劳务人员等资格。

  (三)经营公司应有组织地招聘、选拔、培训和派遣劳务人员,并承担派出后的管理责任,不得为其他企业、单位或个人代理外派劳务业务,也不得接受其他企业、单位或个人“挂靠”经营或承包经营。

  (四)经营公司委托其他企业或单位代为招收劳务人员,可根据《合同法》的规定,与受托企业或单位签订《委托招收外派劳务人员协议》,并向其出具《授权书》,报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受托企业或单位不得直接对外签约,也不得向劳务人员收取任何费用,其代为招收劳务人员发生的费用由经营公司根据委托协议支付。经营公司不得授权或委托个人代为招收外派劳务人员。边境小额贸易企业开展对外经济合作业务外派所需劳务人员及对外承包工程企业向其签约的境外承包工程派遣所需劳务人员,不得委托其他企业或单位代为招收。

  (五)经营公司跨地区(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直接招收劳务人员,须将经营公司所在地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出具的项目审查意见(具有自办签证权的企业自行出具项目审查意见)报劳务人员所在地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备案;按规定须由商务部立项审查的项目,应将商务部批准文件的复印件报劳务人员所在地的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备案。如委托其他企业或单位跨地区代为招收劳务人员,还须提交《委托招收外派劳务人员协议》和《授权书》。

  (六)对未经经营公司授权并与之签订《委托招收外派劳务人员协议》而私自招收或外派劳务人员的企业、单位或个人,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及时通报有关部门,请其依法予以查处和打击。

  (七)劳务人员出境前,经营公司应根据与境外雇主签订的《对外劳务合作合同》,直接与劳务人员签订《外派劳务合同》,并为劳务人员取得合法的工作准证,不得以旅游、商务签证等形式外派劳务人员。劳务人员出境后,经营公司须协助其与雇主签订《雇佣合同》,并承担境外管理责任,及时妥善处理劳务纠纷或突发事件。

  (八)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应主动加强同有关部门的协调与合作,建立和完善对外劳务合作管理的长期协作机制,共同维护经营秩序。

  请地方商务主管部门和中国对外承包工程商会分别将本《通知》尽快转发给本地区的经营公司及中央企业会员,并督促其认真执行。

  特此通知


                                  商务部
                               二00四年九月二日

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政府性建设基金有关问题的函

国家计委办公厅


国家计委办公厅关于清理整顿各类政府性建设基金有关问题的函
国家计委办公厅
计办价格(2000)508号




国防部、教育部、科学技术部、公安部、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建设部、
铁道部、交通部、信息产业部、水利部、农业部、文化部、卫生部,环境保护总局、
民航总局、广播电影电视总局、国家旅游局,国家煤炭工业局、国家冶金工业局、国
家林业局、国家国内贸易局、国家轻工业局、国家纺织局、国家有色金属工业局、国
家粮食局,国家电力公司、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办公厅(办
公室),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物价局:
为落实国务院总理办公会议关于清理整顿各类政府性建设基金的决定,适应加入WTO后我国对基础产业等行业投资政策的调整,决定对中央、地方各级政府及其职能部门批准设立的各类政府性建设基金进行一次全面的清理整顿。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清理整顿范围。政府性建设基金是指各级政府及其所属职能部门依据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凭借行政职权以征收、提取、价外附加、税费附加等各种形式向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筹集建立的,目前仍在收取的,专门用于建设的各种名目的基金(附加、附加费等)。
二、清理整顿方式。国务院及其所属职能部门批准设立的各项建设基金,由我委牵头,会同财政部等有关部门负责清理整顿;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职能部门批准设立的各项基金,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物价局)牵头,会同财政厅(局)等有关部门负责清理整顿。清理整顿工作采取条块结合、分工负责,先清理登记,逐项审核,后整章建制,规范征收、使用、管理办法的方式进行。请国务院各有关部门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物价局)按《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批准设立的各类政府性建设基金登记、审核表》(见附件一)和《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批准设立的各类政府性建设基金登记、审核表》(见附件二)要求认真填写,并于9月1日前分别报送我委和财政部汇总。
三、清理整顿时间安排。(一)7~8月,按基金项目分别统计2000年以前年度征收的建设基金总额、1999年征收额、征收依据、征收标准、征收对象、预定征收时限和所收取基金的具体使用情况。(二)9~10月,由我委、财政部汇总初审、明确拟取消的政府性建设基金项目和时间进度。对确需保留的少量政府性建设基金,中央政府设立的,由各行业主管部门提出初审意见,并阐明需继续保留的理由,以及规范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送我委会同财政部审核;地方设立的,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物价局)提出初审意见,并阐明需继续保留的理由,以及规范征收、使用、管理的具体办法,报我委会同财政部审核。(三)待中央、地方清理整顿政府性建设基金工作初审结束后,由我委会同财政部、审计署、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减负办将清理整顿结果及整改措施、意见报国务院审定。
四、各地区、各部门要高度重视清理整顿政府性建设基金的工作,切实加强领导,严格按时间进度要求认真组织清理整顿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委(物价局)要指定专人负责,做好对本行政辖区内政府性建设基金的清理整顿工作。对不按规定要求清理、隐瞒不报的地区和部门,一经发现,一律取消所设立的基金项目,并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行政责任。
五、清理整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及时报告我委。

附件一:

国务院及其所属部门批准设立的各类政府性建设基金登记、审核表
填表单位(盖章): 单位:万元
----------------------------------------------------------------
| | |批准机关|起征|征收|征收|预定征|1999年|累计征|使用|管理|主要|累计支|资 金|初审|
|序号| 项目名称 | | | | | | | | | | | | | |
| | |及文号 |时间|对象|标准|收年限| 征收额 |收总额|部门|方式|用途|出总额|节余额|意见|
|--|-----------|----|--|--|--|---|-----|---|--|--|--|---|---|--|
|1 |铁路建设基金 | | | | | | | | | | | | | |
|--|-----------|----|--|--|--|---|-----|---|--|--|--|---|---|--|
|2 |铁路地方建设附加费 | | | | | | | | | | | | | |
|--|-----------|----|--|--|--|---|-----|---|--|--|--|---|---|--|
|3 |公路养路费 | | | | | | | | | | | | | |
|--|-----------|----|--|--|--|---|-----|---|--|--|--|---|---|--|
|4 |车辆购置附加费 | | | | | | | | | | | | | |
|--|-----------|----|--|--|--|---|-----|---|--|--|--|---|---|--|
|5 |公路客货运附加费 | | | | | | | | | | | | | |
|--|-----------|----|--|--|--|---|-----|---|--|--|--|---|---|--|

|6 |港口建设费 | | | | | | | | | | | | | |
|--|-----------|----|--|--|--|---|-----|---|--|--|--|---|---|--|
|7 |水运客货运附加费 | | | | | | | | | | | | | |
|--|-----------|----|--|--|--|---|-----|---|--|--|--|---|---|--|
|8 |以港养港资金 | | | | | | | | | | | | | |
|--|-----------|----|--|--|--|---|-----|---|--|--|--|---|---|--|
|9 |船舶吨税 | | | | | | | | | | | | | |
|--|-----------|----|--|--|--|---|-----|---|--|--|--|---|---|--|
|10|民航机场管理建设费 | | | | | | | | | | | | | |
|--|-----------|----|--|--|--|---|-----|---|--|--|--|---|---|--|
|11|民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 | | | | | | | | | | | | | |
|--|-----------|----|--|--|--|---|-----|---|--|--|--|---|---|--|
|12|试航基金 | | | | | | | | | | | | | |
|--|-----------|----|--|--|--|---|-----|---|--|--|--|---|---|--|
|13|邮电附加 | | | | | | | | | | | | | |
|--|-----------|----|--|--|--|---|-----|---|--|--|--|---|---|--|
|14|电话初装费、入网费 | | | | | | | | | | | | | |
----------------------------------------------------------------

----------------------------------------------------------------
|15|电力建设基金 | | | | | | | | | | | | | |
|--|-----------|----|--|--|--|---|-----|---|--|--|--|---|---|--|
|16|三峡工程建设基金 | | | | | | | | | | | | | |
|--|-----------|----|--|--|--|---|-----|---|--|--|--|---|---|--|
|17|农村水电建设基金 | | | | | | | | | | | | | |
|--|-----------|----|--|--|--|---|-----|---|--|--|--|---|---|--|
|18|水利建设基金 | | | | | | | | | | | | | |
|--|-----------|----|--|--|--|---|-----|---|--|--|--|---|---|--|
|19|库区维护基金 | | | | | | | | | | | | | |
|--|-----------|----|--|--|--|---|-----|---|--|--|--|---|---|--|
|20|农业发展基金 | | | | | | | | | | | | | |
|--|-----------|----|--|--|--|---|-----|---|--|--|--|---|---|--|
|21|农牧业税附加 | | | | | | | | | | | | | |
|--|-----------|----|--|--|--|---|-----|---|--|--|--|---|---|--|
|22|复垦基金 | | | | | | | | | | | | | |
|--|-----------|----|--|--|--|---|-----|---|--|--|--|---|---|--|
|23|新菜地开发基金 | | | | | | | | | | | | | |
|--|-----------|----|--|--|--|---|-----|---|--|--|--|---|---|--|
|24|林业基金 | | | | | | | | | | | | | |
|--|-----------|----|--|--|--|---|-----|---|--|--|--|---|---|--|

|25|育林基金 | | | | | | | | | | | | | |
|--|-----------|----|--|--|--|---|-----|---|--|--|--|---|---|--|
|26|黄渤海对虾资源保护基金| | | | | | | | | | | | | |
|--|-----------|----|--|--|--|---|-----|---|--|--|--|---|---|--|
|27|教育费附加 | | | | | | | | | | | | | |
|--|-----------|----|--|--|--|---|-----|---|--|--|--|---|---|--|
|28|农村教育事业附加费 | | | | | | | | | | | | | |
|--|-----------|----|--|--|--|---|-----|---|--|--|--|---|---|--|
|29|文化事业建设费 | | | | | | | | | | | | | |
|--|-----------|----|--|--|--|---|-----|---|--|--|--|---|---|--|
|30|电影事业发展基金 | | | | | | | | | | | | | |
|--|-----------|----|--|--|--|---|-----|---|--|--|--|---|---|--|
|31|旅游发展基金 | | | | | | | | | | | | | |
|--|-----------|----|--|--|--|---|-----|---|--|--|--|---|---|--|
|32|科技发展基金 | | | | | | | | | | | | | |
|--|-----------|----|--|--|--|---|-----|---|--|--|--|---|---|--|
|33|棉花价格调节基金 | | | | | | | | | | | | | |
----------------------------------------------------------------

----------------------------------------------------------------
|34|副食品价格调节基金 | | | | | | | | | | | | | |
|--|-----------|----|--|--|--|---|-----|---|--|--|--|---|---|--|
|35|粮食风险基金 | | | | | | | | | | | | | |
|--|-----------|----|--|--|--|---|-----|---|--|--|--|---|---|--|
|36|副食品风险基金 | | | | | | | | | | | | | |
|--|-----------|----|--|--|--|---|-----|---|--|--|--|---|---|--|
|37|出口商品发展基金 | | | | | | | | | | | | | |
|--|-----------|----|--|--|--|---|-----|---|--|--|--|---|---|--|
|38|碘盐基金 | | | | | | | | | | | | | |
|--|-----------|----|--|--|--|---|-----|---|--|--|--|---|---|--|
|39|墙体材料专项基金 | | | | | | | | | | | | | |
|--|-----------|----|--|--|--|---|-----|---|--|--|--|---|---|--|
|40|散装水泥专项基金 | | | | | | | | | | | | | |
|--|-----------|----|--|--|--|---|-----|---|--|--|--|---|---|--|
|41|残疾人福利基金 | | | | | | | | | | | | | |
|--|-----------|----|--|--|--|---|-----|---|--|--|--|---|---|--|
|42|残疾人就业保障金 | | | | | | | | | | | | | |
|--|-----------|----|--|--|--|---|-----|---|--|--|--|---|---|--|
|43|污染源治理专项基金 | | | | | | | | | | | | | |

|--|-----------|----|--|--|--|---|-----|---|--|--|--|---|---|--|
|44|冶金矿山开发费 | | | | | | | | | | | | | |
|--|-----------|----|--|--|--|---|-----|---|--|--|--|---|---|--|
|45|城市公用事业附加 | | | | | | | | | | | | | |
|--|-----------|----|--|--|--|---|-----|---|--|--|--|---|---|--|
|46|民防统建基金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征收对象”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2.“使用部门”指政府性建设基金的资金使用部门。
3.“管理方式”指预算内管理、预算外管理或部门管理。
4.“初审意见”包括取消、保留、降低征收标准或缩小征收范围等意见,并请附审核依据及主要理由。
5.统计截止指2000年6月30日。
6.本表中未列项目,请据实填列。

附件二:

地方各级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批准设立的各类政府性建设基金登记、审核表
填表单位(盖章): 单位:万元
----------------------------------------------------------------
| | |批准机关|起征|征收|征收|预定征|1999年|累计征|使用|管理|主要|累计支|资 金|初审|
|序号| 项目名称 | | | | | | | | | | | | | |
| | |及文号 |时间|对象|标准|收年限| 征收额 |收总额|部门|方式|用途|出总额|节余额|意见|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注:1.“征收对象”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经济组织。
2.“使用部门”指政府性建设基金的资金使用部门。
3.“管理方式”指预算内管理、预算外管理或部门管理。
4.“初审意见”包括取消、保留、降低征收标准或缩小征收范围等意见,并请附审核依据及主要理由。
5.统计截止指2000年6月30日。
6.请地方实际执行的项目填列。


2000年7月10日

营口市大型社会活动方案上报备案规定

辽宁省营口市人民政府


营政办发〔2004〕10号

关于印发《营口市大型社会活动方案上报备案规定》的通知

营口开发区管委会,营口高新区管委会,各市(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营口市大型社会活动方案上报备案规定》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〇四年三月十六日

营口市大型社会活动方案上报备案规定

第一条 为了认真贯彻《安全生产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维护社会稳定,保护国家、集体和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杜绝群死群伤等恶性事件、事故的发生,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大型社会活动是指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在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公园、风景游旅区、广场、体育场(馆)、会堂、展览馆(中心)、俱乐部、影剧院、公共道路、居民生活区等公共场所举办的下列活动:
(一)演唱会、音乐会等大型文艺活动;
(二)游园会、灯会、花会、庙会等大型民间传统活动;
(三)体育比赛、民间竞技、健身等大型群众体育性活动;
(四)节日庆典、焰火晚会等庆祝活动;
(五)订货会、展销会、博览会等商贸活动;
(六)其他大型活动。
第三条 举办大型社会活动除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以外,还应具备与活动形式、参加人数相适应的安全条件。大型社会活动的总体方案、实施方案和事故预案必须齐全、完备和可行。
第四条 举办大型社会活动在申报公安、城管综合执法等部门审批的同时,要报同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一)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每场参加人数在2000人以上,其他大型社会活动每场参加人数在5000人以上的,报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二)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自发的群众性晨练活动除外)每场参加人数在200人以上、2000人以下的,其他大型社会活动每场参加人数在5000人以下的,报市(县)、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三)跨地区的大型社会活动,报共同的上一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备案。
第五条 上报备案材料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主办、承办、协办单位及主管单位名称;
(二)活动总体方案、实施方案和事故预案及有关说明;
(三)安全工作方案和应急防范措施。
第六条 根据“谁主办、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主办单位的主要领导是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主办单位应对活动的安全措施承担全部责任。主办、承办、协办单位要制定并落实安全措施,确保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审批单位应对活动各项安全条件及措施进行必要的监督检查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督促主办单位进行整改,并向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部门报告。
第七条 各级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对主办单位的上报备案材料应进行严格审查,尤其是对安全工作方案和措施要进行认真仔细的研究和审查,发现问题及时通知主办单位进行修改或调整。
第八条 对大型社会活动应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大型社会活动的每个环节都必须明确安全责任和责任人。对不经过审批及上报备案,擅自举办大型社会活动,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要按有关规定严肃追究主办单位、职能部门、主管部门和当地政府的责任。
第九条 本规定由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负责解释。
第十条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